• 万利国际




  •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解读

    作者: 来源 : 更新于:2021-12-2 阅读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全面评估 、验证变更事项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第八十条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开展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 ,主动收集、跟踪分析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已识别风险的药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第八十一条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 、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 、疗效和不良反应 。发现疑似不良反应的 ,应当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 。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 ,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停止生产 、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 ,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八十二条 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告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停止销售和使用 ,召回已销售的药品,及时公开召回信息 ,必要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将药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配合。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应当召回药品而未召回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召回 。

    第八十三条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定期开展上市后评价。必要时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上市后评价或者直接组织开展上市后评价 。

    经评价,对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因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

    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 ,不得生产或者进口 、销售和使用。

    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超过有效期等的药品,应当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或者依法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解读: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药品上市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规定建立年度报告制度 ,持有人每年将药品生产销售、上市后研究、风险管理等情况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同时持有人应当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进一步确证 ,对已识别风险的药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给用药者造成损害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药品价格和广告

    第八十四条 国家完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对药品价格进行监测 ,开展成本价格调查,加强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药品价格违法行为,维护药品价格秩序 。

    上篇:

    下篇: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