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利国际




  •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市场需求引爆:这些中药价格将大涨 !

    作者 :慧聪网 来源:慧聪网 更新于:2018-2-9 阅读:

    举个例子 ,对于大家都熟悉的板蓝根,有产地药商反馈,流感期间其价格从6元多迅速上涨到8元 。更有药企表示 ,治疗感冒以及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由于原料缺货、价格上涨,很多已经处于断货状态。

    然而 ,中药材涨价的原因,并不只有流感,瞧,一大波中药正在涨价的路上。

    ▍野生药材天价涨幅

    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但乱采滥猎情况十分严重 ,有些药材经过长期的无序采挖 ,野生资源在不断萎缩,其价格也因产量锐减而不断攀升 。

    例如 ,2005年川贝价格在500元左右,2017年已涨至3900元;2008年桑螵蛸价格在110元上下,2017年市场价涨至420元 ;2009年蝉蜕价格在45元上下波动,目前市场价格已涨至380元;2004年天龙价格在85元左右,2017年市场正品整条货价涨至750元。

    一方面是人们的需求加大 ,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供需缺口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与地面植被的减少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必然导致野生药用资源的宜产区减少。

    资源的枯竭造就了野生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 。可以预计 ,野生品种的价格在2018年仍会继续上涨。

    ▍聚焦道地药材

    大家都知道,中药材特别讲究道地性。但是现在,90%的中药材来自人工种植。失去野生、原生环境,药材的道地性就大打折扣了。

    近日,在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表示 ,不同地方栽培的药品它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如果按照农业部栽培的要求 ,只抓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等指标,而不管理有效成分和种植条件等因素,道地药材在中医药中就会逐步消亡了,或名存实亡 。

    可见,道地药材若在于源头没有把控好 ,后面的药品质量监控都是瞎忙 。

    去年年底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的意见。《指导原则》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固定产地的要求 ,提倡使用道地药材。

    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中成药 、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使用道地药材,那么,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肯定蹭蹭的上涨。

    例如此前漳州片仔癀药业发布公告,将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00元/粒上调到530元/粒,主要原因就是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

    ▍药食同源带来更大需求

    近日 ,业界流传一份通知,国家卫计委拟将党参、西洋参、天麻、肉苁蓉 、铁皮石斛 、山茱萸、杜仲叶 、黄芪、灵芝等9种中药材列入药食同源名单。

    药食同源 ,就是可以做药品,也可以做食品。作为保健品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 ,药食同源产业的前景的确诱人。有分析预测,到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

    12

    上篇:

    下篇 :




  • XML地图